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公益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论观点 > 公益评论

冷静看待“慈善捐赠再破千亿”

时间:2015-09-21来源:羊城晚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报载,《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9月19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收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042.26亿元,时隔4年捐赠量再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年GDP的0.16%,比上年小幅增长5.3%,逼近2008年的捐赠峰值。

  受郭美美事件等因素影响,此前全国慈善捐助总额一度连续两年下降。继2013年止跌回升后,2014年这一数字强势反弹,打破千亿大关,逼近2008年的峰值。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量虽然也曾超过1000亿元,但其中超过700亿元是针对汶川地震的救灾专项捐赠。相比之下,2014年并非大灾年份,剔除用于救助自然灾害等的救灾捐赠之外,当年全国常规捐赠量已达986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在没有大的灾害、又逢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国慈善捐赠再破千亿,反映了整个社会慈善参与度不断提高,慈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公益事业正在走出负面事件的阴影,民众对于慈善组织的信心逐渐得到修复。不过,在为这一成绩欣喜的同时,我们还应冷静看到靓丽的数字背后,仍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和反思的地方。笔者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其一,要更加激发个人捐赠热忱。2014年企业仍旧保持国内捐赠主力军的地位,约占捐赠总量的70%;而另一面则是个人捐赠量仅占11%,已连续3年出现下降。虽然阿里巴巴等爱心企业的慷慨解囊可能更吸引眼球,但慈善真正的力量来自平民,这一点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证明。有调查显示,“单位组织”仍是国内公众捐款第一驱动力,如何推动公众从被动捐赠向自发捐赠转变,通过手机网络让“微公益”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横亘在全民慈善面前的现实问题。

  其二,民间慈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1042.26亿元中,政府部门或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或组织接收捐赠占到61.4%,而民间慈善组织接收社会捐赠的比重相对较小。究其原因,我国现代公益起步较晚,民间慈善组织普遍缺乏专业性和透明度。《2014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显示,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指数连读两年不及格。“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擅自截留善款,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性侵多名女童等丑闻,严重损害民间慈善组织的信任基石。美国慈善组织完全公开透明,管理人员薪酬、慈善开支去向都有记录,任何人都可查阅,同时还有一批专门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类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和监督,这种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其三,要引导爱心资源合理配置。报告中提到一个细节,“教育领域的捐赠分布极不均衡,高校接收捐款比例最高,而其他教育机构获捐较少”。事实上,我们许多高校都拥有不菲的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慈善捐款往往只是“锦上添花”,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是中小学、幼儿园等,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应提高主动性和能动性,多与爱心企业、公益人士沟通交流,引导爱心资源合理配置,更多惠及那些更需要帮助的群体。 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