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文化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活动 > 文化传承

路有“名”了 福到家了

时间:2024-02-07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本报记者   周   亮   李   洋
 
伴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逐渐密集,乡村地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春节临近,记者走进陕西省周至县,循着乡村地名,探访乡村新貌。
 
特产卖到了全国
 
“过年”给农特产销售带来了新机遇。近一个月来,骆峪镇的五色骆峪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达43万元,发出快递700多单,最远卖到了海南三亚。
 
“我们公司的这些农特产品来自7个村,集中收购、统一加工、打造品牌。”公司负责人徐娟自豪地介绍,红为凤椒,黑为木耳,绿是周至最有名的猕猴桃,白是石磨面粉,黄是山核桃油,组成“五色骆峪”。
 
徐娟坦言,公司成立后,发货曾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当时公司门前道路没有名字,高德百度地图无法定位,物流找不过来,只能我自己开车去县里物流园发货,成本高、费时间。”徐娟说。
 
2023年,周至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始实行“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命名道路127条。从此,公司门前的道路有了“西一街”的名字,公司也顺利在百度地图点亮了坐标。“现在,物流上门来收货了。特别是猕猴桃丰收的季节,物流上门保证了水果的新鲜度,我们的售价也就能相应提高。”徐娟感叹,“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收获。”
 
春节前,徐娟还想再拼一拼直播销量。“宝子们,还有没买年货的吗?我们村还能发物流……”徐娟在直播间里卖力推荐着自家特产,笑脸上充满对来年的期盼。
 
村民的年货快递送到了家门口
 
记者一走进马召镇辛口村,远远就看见京东快递小哥在送货。小哥叫陈璐飞,是京东周至城西营业部的,年前快递“爆仓”,他紧着往村民家里赶。“这单是生鲜,得赶紧送到户。”陈璐飞敲响红军路16号村民马春宁家的大门,“快递!”
 
打开泡沫箱,里面的冻虾还没有化,马春宁满意地说:“这是闺女给买的年货,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
 
其实,快递进村送到家门口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以前,村里的这些路没有名字,我们导航不到,一般不送货到户。”陈璐飞说。那过去怎么取快递?“上县里取,一般15天去一次。”马春宁回应记者的提问。
 
改变是从门前道路有名开始的。辛口村村委会副主任何海潮解释,进出村的峪口路是个丁字路口,一个路名指三个方向,村民给外村人指路时,经常要通三四个电话才能指到位。
 
新时代农村不但要有路,还要有路名。在“乡村著名行动”中,经过一系列规范流程,峪口路三个方向终于有了各自名字,红军路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导航精准定位,快递进村循名可见,确实方便了群众。马春宁高兴地说:“我家还有好几个包裹在路上,快递显示年前都能送到。”
 
“村咖”成了网红打卡点
 
秦岭环山道路很多,不过要论景色宜人独特,周至县“最美环山路”周塬路榜上有名。在这条环山路上有一家咖啡馆,即使在年前这样呵气成霜的时节,仍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何海潮告诉记者,这家店瞄准的就是这几年火热的“近郊休闲游”群体。“辛口村南依秦岭、远望渭水,周塬路穿村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何海潮说。
 
但因为支路“有路无名”,导致“喜鹊”咖啡馆无法精准定位,好风景和好咖啡只能在游客中口口相传,成了非“偶遇”而不得见的“传说”,客流量很不稳定。
 
随着“乡村著名行动”的实施,“喜鹊”咖啡馆旁边的道路被命名为安福西路,从此,该路与周塬路的交叉口就成了咖啡馆的精准定位。不依靠“偶遇”,慕名导航而来的游客更多了,“喜鹊”咖啡馆渐渐成了周至甚至西安的网红打卡点。
 
“一到周末,机车骑行、拍照留影的人可多了,热闹得很。”咖啡馆工作人员李彦告诉记者,目前,店里客流量基本稳定在每天300—500人。而在咖啡馆周边,民宿、饭馆、商超逐渐齐备,进一步稳固了客流。
 
乡村引流“村咖”,“村咖”带火乡村,而地名成为让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潜力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