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文化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活动 > 文化传承

南和丧葬风俗在转变

时间:2023-11-04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本报记者   路建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殡葬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按照“党委主导、政府推进、因地制宜、公益惠民”的原则,把“以人为本”“厚养礼葬”的理念贯穿殡葬改革全过程,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积极倡树殡葬文明新风。目前,全区建成1座区级殡仪馆和123处公益性公墓,完成对115个老旧陵园和6万余座老旧坟墓的标准化升级改造,节约土地800余亩。

■ 破除殡改路上的“拦路虎”

受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群众潜意识中认为丧葬礼仪大操大办方显“孝道”、祭奠烧纸放炮才够“场面”、田间坟头越大越“兴旺”。“这都是丧葬陋习,无形地禁锢着群众的思想、牵绊着殡葬改革的步伐。”邢台市南和区民政局副局长徐园园说。

“殡葬改革要抓出实效,形成共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可。”在徐园园看来,改革要在发展中找到尊重逝者、慰藉生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既要坚定改的决心,不搞盲目行动,又要明确改的任务,不搞“一刀切”,还要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改的办法,不搞无序推进。

补齐殡葬设施建设短板和满足群众丧葬需求,是南和区确立的第一殡改事项。2019年,该区将推进绿色殡改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纳入精神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一体推进,探索出一条在传承优秀传统殡葬文化、推进殡葬事业创新与发展的路径。

在充分调研当地丧葬习俗、群众意愿和各村现有陵园、“三沿六区”内散埋乱葬现状的基础上,该区制订出台《关于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的实施方案》《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工作三年攻坚计划(2019—2021年)》,坚持全域推进、分步实施、长效施治的原则,提出用3年时间建立起可操作、可复制的改革推进机制。

正是有了以上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规划,南和区的殡葬改革才得以迅速全面推开。

从规划到实践,南和区尊重群众意愿,抓住重点,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殡改工作,并于2019年年底完成多项任务——建成15处乡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实现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全域基本实现死亡一例火化一例、公益性公墓安葬一例的工作目标;实施散坟和老旧墓地改造提升工程,推行“厚养礼葬”“追思会”丧礼形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绿色殡葬的认知度和覆盖面。

■ 卸掉群众思想上的“游离阀”

做任何事情,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跟得上。

为深入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南和区通过专题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倡导新式葬礼等方式,全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摒弃丧葬陋习。该区还在当地媒体开辟“绿色殡葬改革”专栏,并通过开展村民座谈会和悬挂条幅、大喇叭广播、发倡议书等方式,宣讲绿色殡葬改革的现实意义,赢得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

“丧事大操大办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不随大溜讲排场,就会被人指指点点。”在群众眼里,南和区的殡葬改革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减轻了群众丧葬经济负担、减少了精神内耗,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普及和推广,田间地头散埋乱葬现象明显好转,绿色殡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同时,南和区将绿色殡葬写入村规民约,发挥各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移风易俗,并在全区推行“厚养礼葬”“追思会”等丧礼形式,提倡“当日葬”,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文明节俭殡葬新风。

在稳步推进殡葬设施建设方面,南和区不搞“一刀切”,而是结合群众意愿,分类实施,公墓建设采取老事老办法、新事新规定。一方面,全域推进老旧墓地改造,对散埋乱葬进行迁建或“瘦身”,提档升级殡葬基础设施,争取中央资金和区级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区殡葬设备、服务场所升级工程;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设,对没有公墓的乡镇统一选址新建,并严格建设标准,建成后不仅本地人可用,南和籍在外人员和外地长期在南和区工作的人员也可使用,尽可能满足群众丧葬需求,确保殡葬改革各项政策有效落地。

■ 擦亮为民惠民的“定盘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着力点。

殡葬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仅靠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需全域、全部门、全链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此,南和区委区政府认真研究、规划、部署一揽子殡改举措,把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今年以来,该区进一步强化革新意识,全域推动殡葬改革由“政府被动推”向“群众主动找”转变,实现社会效益和改革成效双赢。改革前,南和全区采用传统丧礼模式,群众治丧繁文缛节、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改革后,当地财政每年只需投入460万元,群众治丧可享遗体接运、火化、骨灰盒、骨灰存放、公益性公墓安葬、墓碑、刻碑等7项免费惠民政策,促进了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散埋乱葬到节地生态,绿色殡葬助推乡村振兴成效逐渐凸显。改革前,当地群众散埋乱葬比较多,滥占耕地、破坏资源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改革后,坚持公益、节约、绿色理念,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实现每年节约土地近30亩的基础上,满足了全区群众的安葬需求。

与此同时,服务规范化管理带动丧葬风俗转变也取得新进展。在丧葬用品使用上,传统土葬棺木被节地生态的骨灰盒、不保留骨灰等方式替代,据测算,全区每年节约木材2300多方。在祭祀方式上,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现代绿色祭祀方式成为主流,避免了以往祭祀烧纸、燃鞭造成的环境污染,防范化解了火灾隐患。在丧事活动上,更加规范化、更具仪式感,简朴而庄重的“追思会”替代了传统的大操大办,既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也越来越得到群众的认可。人们主动参与到殡葬改革中来,凝聚起深化绿色殡葬改革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