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综合及相关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活动 > 综合及相关

回望2023·山东 新思路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时间:2023-12-19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

\

\

\

深入实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
 
今年以来,山东省民政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用心用情用力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稳定,各项工作实现“走在前、开新局”。
 
推进“1261”行动计划彰显新作为
 
山东省民政厅制订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即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将“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将打造“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实干民政、整体民政、忠诚民政”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路径,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民政铁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办法》,将各地落实情况纳入省对各市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内容,在全省形成省级“有目标、有路径、有考核”,基层“有自觉、有行动、有效果”的局面。
 
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山东省民政厅聚焦“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的目标定位,大力推动政策创制、经验创先、改革创新。推动颁布《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山东省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山东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山东省社区慈善基金工作指引》《山东省老地名保护办法》等政策文件,承担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乡村地名服务等方面的全国改革试点20余个。
 
“六个民政”品牌建设结出新硕果
 
“为民民政”方面,建立覆盖9类困难群众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分别增长1.9%—9.8%不等,有力保障困难群众近360万人次。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推动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年内新纳入低保14.1万人。积极开展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丧葬礼俗改革,全省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506处。全省老年食堂增长到1.2万家,年内新增护理型床位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2.4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1万户,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品牌民政”方面,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深入挖掘民政领域优秀服务品牌,省、市、县联动完善制度、增加供给、优化服务,打造了“鲁社齐心·向阳同行”“救困助难·爱泽齐鲁”“齐风鲁韵·守望地名”“海誓山盟”“礼安齐鲁”“孝善齐鲁·康养山东”“为福添彩”等服务品牌。
 
“活力民政”方面,统筹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民政行政审批事项8项,取消相关证明材料14项,推动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3类儿童资格认定及婚姻登记等民生事项分别实现全程网办、集成办、掌上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贯通的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接所有12个救助职能部门的31个救助事项,有效解决了救助分散化、碎片化问题。
 
“实干民政”方面,组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成效“回头看”、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常态化整治养老服务诈骗,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制定并动态修订《民政领域重点风险事项防范和处置措施》,抓实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民政服务机构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整体民政”方面,深化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共走访摸排困难群众66.9万人,为群众解决有效诉求1.28万件。加强民政业务数据汇聚和跨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形成“一口进、一口出”的民政大数据系统,累计共享数据1.92亿次,为推动政策精准落实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
 
“忠诚民政”方面,坚持把民政工作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围绕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全省104.1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有60.3万人被纳入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范围,占比57.9%;开展“万家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引导10997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投入资金3.4亿元,实施项目8263个。围绕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情暖夕阳”“护佑健康”“护佑成长”慈善关爱项目,惠及困难群众8万余人;研发“幸福黄河口”即开型福利彩票,组织开展“齐风鲁韵 地名传承——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行动,让黄河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民政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
 
山东省民政厅深入实施“薪火计划”,打造“青历青为·薪火民政”年轻干部工作品牌。每月举办1期“齐鲁民政大讲堂”、每季度举办1期“干部创新论坛”,全方位提升民政干部能力素质。持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政系统作风建设的通知》《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的若干措施》,开展“干部走进服务机构、走进服务对象”和“增强执行力、提升落实力、激发创新力”等系列活动,引导民政干部厚植为民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推动民政系统作风持续向好。
 
扎实推进婚姻领域全链条改革
 
今年以来,山东省民政厅依托智慧婚姻管理服务平台,实施全省婚姻领域全链条改革,着力在简化证明材料、减少跑腿次数、优化登记流程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实施政务服务新举措  便民利民惠民
 
山东省民政厅相继推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婚育户”一站式集成办理、全户籍类电子证照登记、登记信息手机查询等系列改革举措,深受群众欢迎。
 
跨省登记先行试点。2021年,山东省入选全国首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省份,发出全国首张跨省结婚证。截至目前,共办理跨区域婚姻登记6.8万件。现场照相免费服务。2021年4月起,山东省婚姻登记机关均免费提供现场照相服务,累计为群众节省照相费用3500万元。户籍证照扫码认证。办理婚姻登记时,当事人出示的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电子证照等,均可作为有效证件使用;婚姻登记机关使用扫码设备读取电子证照信息,通过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获取证照文件存档备查。截至目前,全省共应用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9.1万件。“婚育户”事项集成办理。目前,山东省已实现结婚登记、生育登记、夫妻投靠户口迁移、婚姻状况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事项一站式集成受理,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登记记录手机查询。依托“爱山东”手机应用程序,群众刷脸实名认证后,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本人在省内办理的婚姻登记记录信息,与到婚姻登记机关查询到的结果具有同等效力。
 
山东省还创新实施婚姻登记档案文本在线协查、婚姻电子证照实时制发、婚姻登记信息共享核查等举措,推广“家门口的补证服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提供在线档案协查服务5800余次,制发婚姻电子证照476万张,为130多个单位(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6500余万次。2023年,智慧婚姻管理服务平台被省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数字政府“十佳应用”。
 
打出婚俗改革组合拳  弘扬时代新风
 
山东省民政厅以齐鲁大地丰富的“山海”文化资源为基础,创立“海誓山盟”婚姻服务品牌,扎实推进新时代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婚俗改革。山东省民政厅印发《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各级婚俗改革试点地区90个;青岛市黄岛区和沂水县入选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今年10月,省民政厅与省文明办共同确定第二批婚俗改革试验区10个,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多种形式宣传,倡导婚俗改革。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省妇联等6部门,在全省开展“海誓山盟 爱在齐鲁”婚俗改革宣传活动,先后走进淄博、滨州、泰安、青岛举办大型晚会,将全省婚俗改革氛围推向高潮。11月以来,省民政厅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题辅导、现场访谈、座谈研讨、文艺演出等,向群众宣传健康文明婚俗新风。省民政厅还编印《“爱在齐鲁”婚姻登记改革成果百人访谈》,把婚俗改革优秀人物和感人故事编印成册,并指导鼓励各地创作婚俗改革题材的小戏小剧20余部;联合有关省直部门面向全社会举办“镜头里的婚俗改革”微视频和摄影作品大赛,评选出获奖作品80件并广泛宣传展播。
 
打造3支队伍,服务婚俗改革。山东省民政厅指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成立“一镇一队伍,一村一红娘”义务红娘公益服务组织、喜事管家志愿服务队和婚事服务商家联盟,为群众提供省心、省钱、满意的喜事服务。
 
构建多元化可持续老年助餐体系
 
今年以来,山东省民政系统把老年食堂建设纳入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多元化可持续老年助餐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确保“谋得准”。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老年助餐工作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省委改革考核事项和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内容。2021年以来,全省先后选择5个县(市、区)开展老年食堂试点。今年,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意见》,坚持“三年三步走”,稳妥推动老年食堂建设。
 
创新建设运营,确保“开得起”。山东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采取新建改建、依托配建、辐射带动、连锁运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一是新建改建一批。在现有资源无法覆盖或无法满足服务需求的地区,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增加老年助餐服务设施4876处。二是依托设施配建一批。依托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拓展助餐功能,增加老年助餐设施6771处。三是辐射带动一批。在不具备设立厨房条件和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地方,采取“配餐中心+老年助餐点”、联村联建等方式,增加老年助餐点604处。四是连锁运营一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省内知名餐饮企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并通过设立老年餐桌、助餐窗口,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老年食堂1.2万家,日服务老年人40万人次。
 
创新政策集成,确保“干得成”。强化财政保障。山东省级利用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地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并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年龄状况、身体状况等给予就餐、送餐补助。强化税费减免。省民政厅联合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社会福利场所有关价格政策的通知》,对经民政部门认定的老年助餐设施,用水、用电、用气、用暖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强化人力支持。目前,全省安排5000多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支持助餐服务,既解决了低收入群体家门口就业问题,又缓解了老年食堂服务人员紧张的压力。
 
创新资源配置,确保“稳得住”。集体筹一点。山东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指导具备条件的党支部实行支部领办,通过集体收入补贴、小菜园生产辅助等方式,支持老年食堂运营。社会捐一点。发扬山东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孝善传统优势,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开展慈善捐赠,目前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共募集老年助餐资金5600万元。企业让一点。鼓励企业在核算经营成本、保本微利的基础上,对老年助餐实行价格优惠,降低老年人用餐支出。个人出一点。引导老年人及其子女主动“掏一点”,或通过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捐赠米面粮油等方式,支持老年助餐工作。
 
创新综合监管,确保“管得好”。山东省级编制《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和质量要求。省民政厅联合19个部门出台《山东省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办法》,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采取部门联检、邀请专家检查等方式,全面加强老年食堂消防、燃气、食品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鼓励各地采取刷卡、刷脸等信息化手段,自动兑现补贴资金、开展支付结算,加快推进智能化甄别、全流程监管和全过程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