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水资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绿色环保 > 水资源

中国红十字会今年工作主题:重塑公信力

时间:2012-03-15来源:成都商报作者/本网编辑:王继飞

 

  中国红会筹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3月完成招标
  ■年底完成开发
  ■先找三四个省份试点
  ■最后再向全国推广
  郭长江眼中的信任危机
  红十字会正在努力走出信任危机,希望通过改革变得更加公开、透明,重塑红会的公信力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接受成都商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说,红会正在筹建中国红十字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及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年内将在几个省份试点,预计3年内可实现全国红十字系统民间善款来源流向的全公开、全透明。
  红会今年着力提升公信力
  “去年下半年,中国红十字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过了‘网络事件',我们积极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不足,同时也看到了今后的方向。我们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成熟、成长。” 对于成都商报记者关于慈善如何尽快走出“冬天”的问题,郭长江表示,红十字会正在努力走出信任危机,将通过改革变得更加公开、透明,重塑红会的公信力。他表示,2012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年度主题是“以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公关危机之后,公众信心的恢复和信任的重建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工作。去年底,民政部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要求重大事件捐赠需在72小时内公开,希望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
  捐赠款物信息化年底完成开发
  郭长江介绍说,公开透明是方向,红十字会将拿出实际行动逐步实现公开透明,用事实说话。中国红十字会正在筹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及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公开所有民间善款物品的来源及数额、资金流向、所有救助项目的运行情况、结果的反馈,做到阳光、透明,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该计划目前处于总体设计阶段,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开发招标,年底完成募集系统的开发,先选择三四个省份进行试点,然后再向全国红十字系统推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对慈善事业更加积极的态度。”郭长江表示,全社会都十分关注慈善事业,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寄托着很大的期望。希望政府工作报告能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比如在2012年政府着力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中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问题。
  一个慈善机构工作者眼中的信任危机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文明和法治程度提高了,再回顾这段历史,这一串慈善风波会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诚信透明是慈善机构的命脉”
  “目前社会发育不成熟,慈善机构的发育程度也同样不高。”四川一官办慈善机构工作人员骆一鸣(化名)认为,慈善因为和道德相关的特殊性而格外受关注,一旦有一点瑕疵暴露出来,就会被放大一万倍。
  “大家都拿着显微镜看官办慈善机构”
  2011年6月,一位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女孩在网上炫富,让人们迅速把矛头指向了红十字会。2011年8月,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红遍微博,她和父亲卢俊卿被网友质疑利用中非希望工程空手套白狼。而中华慈善总会、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也先后卷入风波。中国慈善就此陷入信任冰点。
  短短几个月,骆一鸣发现,官办慈善机构突然很难做了,“当时感觉就是风声鹤唳,害怕我们身上出一点点事。身边也有朋友会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整啥子哦,没得人给你们捐钱了‘”.
  骆一鸣说,“这波质疑,挑起了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大家都拿着望远镜、显微镜看官办慈善机构”.
  “做到公开透明,现在人手能力都不足”
  还有一些声音则把矛头指向慈善机构提取工作经费的问题。“做慈善不可能天天义务劳动,不提供工作经费,反而可能会逼他们乱整。”骆一鸣认为,慈善机构工作者的工资待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也是合理的,“当然,慈善机构有义务把每一分捐款的用处都说清楚”.
  针对部分网友对慈善机构工作失察的质疑,骆一鸣说,以他工作的慈善机构为例,仅有8个工作人员和2个聘用人员,却要运行上千个项目。“比如有企业捐赠出标价上千万元的物品,数量多达数千件,我们根本没办法去全部验货。”
  “这中间就可能存在资金跟踪不到位的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把慈善捐赠的落实情况追踪下去,把实施效果反馈给捐赠者,做到公开透明,但现有人手和能力都不足。不过,这是我们的责任,对捐赠者诚信透明,是慈善机构的命脉。”
  “暴露出问题不是坏事,要想办法解决它”
  信任危机激起了整个中国社会对慈善的反思。“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文明和法治程度提高了,再回顾这段历史,这一串慈善风波会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骆一鸣说,“暴露出问题不是坏事,要想办法解决它”.
  骆一鸣说,在近半年的工作中,他感觉到很多爱心变成了一对一的形式。“如果能把爱心对应到某个人身上,会更具象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骆一鸣所在的慈善机构正准备推出一对一项目。建立网络平台,让需要救助的人和有救助能力的人实现对接,双向服务。而从接收阶段清查财物到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反馈追踪程序,也已经列入了工作计划。“让捐赠人通过网络就能了解慈善机构收了多少捐赠,用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使用效果,我们还在研究怎么做,争取今年实现”.骆一鸣表示。
  三个专家眼中的信任危机
  公益慈善事业应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尽快出台民间组织法、公益慈善法
  尽快出台法律规范公益慈善事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
  民间慈善组织应成主体
  在邓国胜看来,如今中国慈善事业屡受质疑、发展不顺,这次的信任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症结并不在此。“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中国长期以来慈善组织主体都是公办的。”邓国胜说,公办慈善机构通过行政、垄断等手段就可以获得捐赠,自主化程度比较低。只有让民间慈善机构成为慈善主体,慈善事业才会有发展前途。
  邓国胜建议,政府应完善慈善法等法律,慈善组织应该增强公信力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公民在参与捐款的同时,更需要发挥好自己的监督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
  尽快出台公益慈善法
  林嘉騋认为,公益慈善事业应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尽快出台民间组织法、公益慈善法。他建议各地民政部门审批民间组织,不要再要求必须挂靠主管部门,那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做好依法监管,其他政府不该管的应该交给社会组织。
  他表示,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有工作费用,只不过要规定合理的管理费,依法管理,管理、公开要规范化。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
  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
  王林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靠政府的监管和慈善组织主动公开,不足以重塑慈善的公信力,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依靠社会监督。比如,对慈善机构发布报告的可行性、真实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问题,政府部门就该上来查处,比如有没有把善款拿去吃了、喝了、买房子了、买车了,或者给了不需要慈善救济的人?
  王林表示,慈善相当于再次福利分配,需要专业人才把控,现在大多数慈善组织缺乏专业人才。此外,还应当给慈善力量更宽松的环境。
  成都商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余文龙 实习生 纪驭亚
  杨澜:慈善立法,希望不用再等10年
  妇女节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杨澜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去年发生的一系列与慈善有关的公共信任危机,表面上看是对慈善组织透明度、应责力、商业利益等问题的质疑,但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一些更根本性和更深层的问题。
  “十年前我刚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第一个提案就是呼吁早日出台慈善事业法。我们1999年曾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但只强调捐赠部分,捐赠人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阐述。这好像是本来要造一个院子,现在这个门倒是有了,钱也知道怎么进门了,但院子没有围墙,或者说这个围墙有漏洞,钱怎么出去,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杨澜说,今年她再次提出这样一个提案,希望能加快立法程序,不用再等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