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评论探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评论探讨

乡村教育研讨会召开 探索农村教育发展创新模式

时间:2017-08-03来源:本站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2017年8月2日至3日,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简称立德未来基金会)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以“创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教育研讨会,旨在聚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各相关方共同探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原中组部副部长刘泽彭,国务院参事、原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念鲁,农村教育领域研究专家邬志辉教授、秦玉友教授,以及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后简称’美丽中国’)合作区县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和部分校长等1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与会嘉宾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公益教育机构开展的创新模式探索等经验与看法,表达了对农村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期许。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致辞中提到,国家在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9%,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中国基础教育仍面临着东西部教育发展差距大,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紧迫等问题。优质教师资源的稀缺是农村基础教育长期面临的挑战,美丽中国项目以创新性模式持续为农村地区输送优质师资队伍,成为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补充力量,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图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 致辞

  “推动中国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整合社会各界教育领域相关资源,形成合力。作为专业的公益教育机构,美丽中国以“两年轮换制”的创新模式长期致力于支持乡村教育,项目所属的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也将坚持创新,不断摸索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培养青年领导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推动中国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更多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获得同等优质教育的机会。”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泽彭表示。

图片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泽彭 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念鲁在发言中谈到,“2016年我了解到美丽中国这个项目,被这群年轻人为实现教育公平所作的努力所打动,他们心怀教育理想,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如何,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已经和美丽中国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从教育专业性的角度,对美丽中国进行长期支持,让我们的志愿者老师们,能够教好书,在教育专业性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上,还有来自地区教育局部门领导和校长们,分享了美丽中国项目带给乡村教学工作的改变。广西百色市教育局副局长梁富文谈到,美丽中国高度切合国家精准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方针政策,2016年美丽中国向百色地区输送28位项目老师,他们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同时,在艰苦条件下的教学磨练,也让项目老师们更真切的了解中国最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在解决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美丽中国为当地学校带来的不仅是优秀的教师,更有对“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思考,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中心校校长熊国朝在主题分享中提到, 美丽中国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在孩子身上,当地教师也在逐渐尝试美丽中国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持续合作,必将对当地教育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

  从精准招募到培训派遣,创新优质师资队伍输送模式

  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美丽中国”项目,探索以创新思路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的难题,采用独创的“两年轮换制”模式和部分地区的“美丽中国班包班模式”。“两年轮换制”模式输送多批项目老师进行两年的长期支教服务,实现一岗多人,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质师资力量。以“两年轮换制” 为基础,在小学阶段六年,初中阶段三年中,由美丽中国班老师担任班主任和主要科目任课老师,持续教授同一批学生,形成 “美丽中国班”包班模式,这种精准培训与派遣模式更使得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集中对学生产生持续性的深远影响。

  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打造立德未来公益教育生态圈

  经过多年在农村一线教育的积累和实践,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打造了以美丽中国项目为核心,美丽小学、云南大学-美丽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简称“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等创新项目共同发展的公益教育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美丽中国项目向美丽小学和农村教育研究中心输出教学实践和经验,美丽小学和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也为美丽中国项目的开展,为国家教育扶贫和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实践和理论研究支持。立德未来基金会下设各项目之间互相支持,探索可复制的模式和标准,开展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创新业务尝试。

  在保持公办学校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美丽小学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总结中国农村办学经验与教训,秉承“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创立了一套农村办学规范标准 ——“美丽标准”,形成可复制的农村办学方法和模式,培养了孩子们安全、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心态。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是民间教育公益机构与国家重点大学之间的合作创新,它以美丽中国项目地和项目学校为研究基地开展工作,推动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决策研究和才智支持。

  从职业化管理到专业化培训,创新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立德未来基金会一直在探索公益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立德未来基金会对项目老师的定位不是志愿者,而是教育事业的专业从业者,更注重对项目老师进行 “职业化的管理,专业化的培训”。 一方面,基金会通过暑期学院入职培训、中期培训、名师专场培训、长期职业发展培训等全方位培训内容,帮助项目老师掌握教学岗位所需的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的个性化教学能力。 两年的基层教学实践,也让项目老师逐渐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沟通影响力、创造力等核心竞争力,建立对学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念,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积累大批未来人才。同时, 基金会采用职业化团队管理机制,在机构总部约10人的项目运营管理团队之外,目前已建立向下深入、层层管理的项目老师三级管理制度,并从今年开始发展为四级管理制。

  为更有针对性地改善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 ,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本次研讨会还聚集了科学教育评测机构来共同探讨。 第三方专业教育评测机构北京译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测量与互联网数字科技为美丽中国南涧二中初中7年级师生进行的综合评测,其中包括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估分析,对学生在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业负担、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特点评测。这种教育评价体系的引入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创新尝试,体现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育评价如何更科学的为教学管理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