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投诉问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论观点 > 投诉问责

浙江确保食品安全 市场农产品将达无公害标准

时间:2011-05-30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本网编辑:匿名

  公害标准

 

  市民在买菜时会发现,农贸市场、超市摆放的菜上有的标明是无公害农产品,有的标明是绿色食品,还有的则是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是政府主导着力顺推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从2003年以来 ,浙江的"三品"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多数农业生产者来说,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生产,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这一级不是很难。今后趋势是,所有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都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浙江地处亚热带,自然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种植多样性经济作物。全省"七山一水二分田", 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尤其是广大山区土壤、大气、水质很少受到污染,有着天然环境优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生产经营主体2930家,产品总数3846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03个,无公害种植业产地面积1064.6万亩,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16.5万亩。去年,我省"三品"实物总量达340.64万吨,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6.67万吨,绿色食品27.05万吨,有机农产品6.92万吨。浙江计划5年后"三品"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一半,"三品"总量达到5500个。

 

  凡是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应达到无公害标准,而且为了能让消费者容易识别,政府要求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由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强制行为,属公益事业,认证不收费。

 

  绿色食品推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整体上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护农业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与普通食品相比,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在浙江,有机农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茶叶、森林食用产品等,像有机茶、山核桃、香榧等。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的,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则允许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使用一些化学合成物。三者之间生产标准不同、技术制度不同,标识管理不同是最大区别。由于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高,技术较难控制,目前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很小,上市量不大,市场占有率也很低,像发达国家包括欧盟等一般也只占市场的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