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灾难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 灾难报道

中国首批186吨物资今运抵尼泊尔

时间:2015-04-28来源:京华时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中国首批186吨物资今运抵尼泊尔

4月27日,在昆明长水机场,赴尼泊尔抗震救灾官兵正在往空军伊尔-76运输机上装运救灾物资。新华社发

中国首批186吨物资今运抵尼泊尔

4月26日,中国政府医疗队将医疗设备装箱。新华社发

  2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中国政府向尼抗震救灾支持及公民救助情况时表示,中国政府首批186吨紧急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等将于27日和28日两天分4架次空运至尼泊尔。

  洪磊介绍,中国政府医疗队58人已于27日晨抵尼开展救治工作,中国援尼医疗队17人也已在当地紧急投入救助工作。中国军方救援队和医疗队共170人27日分批赴加德满都参与救援工作。中国政府首批186吨紧急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等将于27日和28日两天分4架次空运至尼泊尔。

  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队相关单位58人组成的中国政府医疗队,当地时间27日上午抵达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前往尼泊尔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医学救援。这支医疗队是我国向尼泊尔震区派出的首支医疗救援队伍。医疗队将在尼泊尔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据介绍,这支医疗队计划在尼泊尔灾区工作10天左右,医疗队伍携带了必要的医疗设备、物资耗材以及生活保障物资。

  据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队是一支能够在海拔3500米安营扎寨、在海拔4000米高原紧急施救的救援队伍。

  >>相关

  4架伊尔-76赴尼泊尔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4月27日晚间发布消息说,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投入尼泊尔抗震救灾。其中3架飞机于27日下午至晚间,相继从成都双流机场飞赴尼泊尔加德满都机场,空运中国军队救灾人员和救援装备。

  接到任务命令后,空军首长要求相关部门和任务部队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此前,空军机关对出入境机场选择、航线规划、境外机场保障等进行研究论证,明确了组织指挥、执行任务方法等问题。

  申进科上校介绍,执行这次任务的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具有遂行海外军事行动的经验。按照空军指示命令,该师2架伊尔-76飞机调机至成都双流机场,1架伊尔-76飞机调机至昆明长水机场,1架伊尔-76飞机调机至南京禄口机场,空运中国军队救灾人员、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

  27日15时23分至18时36分,空军3架伊尔-76飞机相继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沿民航航路飞赴尼泊尔加德满都机场。完成当天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回国后,在南京禄口机场集结。28日、29日,4架伊尔-76飞机按照任务计划,将飞赴尼泊尔执行抗震救灾后续空运任务。

  申进科上校表示,空军不断锤炼提高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在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同时,积极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近年来,在巴基斯坦、蒙古、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等国家遭受严重灾害时,空军第一时间把各类救援物资空运至受灾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一个大国空军应有的担当。

  □动态

  三峡集团尼泊尔水电项目

  253名中方员工被困工地

  记者27日从三峡集团获悉,集团所属中水电对外公司在尼泊尔承建的那苏瓦卡里水电站在地震中遭遇严重损失,目前依然有253名中方员工被困施工现场。

  那苏瓦卡里水电站距离震中67.51公里,由三峡集团所属中水电对外公司以EPC形式承建,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水电七局承担施工任务。据三峡集团最新统计,地震造成2名中方员工遇难,1人重伤,数人轻伤。项目与外界的联络道路全部中断,253名中方员工被困现场,物资储备预计最多只够使用2天。目前伤员暂时安排在项目部医务室抢救,待条件允许后将转至正规医院救治。

  地震发生后,三峡集团与施工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救援工作。据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各方全力协调,目前西藏自治区有关方面已经指派3名救援人员自国内徒步到达那苏瓦卡里项目现场,帮助中方员工撤离。

  三峡集团所属中水电对外公司在尼泊尔有1个驻外机构、3个在建项目,分别为尼泊尔经理部,上马蒂水电站项目、上垂树里线路项目、那苏瓦卡里水电站项目,共有中方员工417人。除那苏瓦卡里水电站项目造成人员伤亡外,其他项目暂无人员伤亡情况。

  □连线

  ﹃我们绝不放弃﹄

  地震发生后,由武警总医院10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立即前往加德满都灾区。昨天,医疗队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全力救援被7层建筑废墟覆盖的伤员。

  据了解,前天夜间,在一栋名为“newbusstop”的倒塌的7层楼下,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发现了幸存者迹象。医疗队员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后判断,这些幸存者可能位于地下室。

  在这7层楼的地下室有个大水池,队员们经前晚一夜的奋战,将水池里的水抽干,连带地下室已经打了垂直通道。队员张雪梅介绍,当天震区下了一夜的雨,非常寒冷,医疗队员王晓枫和程继群坚守岗位,连夜作战,冻得哆嗦,实在忍不住就抱会儿发电机取暖,然后继续努力。

  昨天白天,由于灾区余震不断,救援队预设了两个方案展开救援。这栋7层楼呈馅饼式坍塌,幸存者所在的地下室上方被沉重水泥板压着,并且有一堵倾斜45度的墙。按第一个方案,即使看到了水泥板下的幸存者,一旦余震造成墙体倒塌,连带救援人员会一起被埋压下去。按第二个方案,如果看不到幸存者,救援队员用充气式电钻打通一个直径20厘米的孔,相对安全,这样幸存者可以跟外界保持对话,接受水和食物以及心理疏导。

  最终,救援队选择第二套方案,并顺利开孔。救援期间,医疗队员不住用英文向废墟内的幸存者喊话,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截至发稿前,废墟下的幸存者生命体征开始恶化,语言交流变得困难。

  医疗队员判断,由于下肢长时间压迫,不排除发生挤压综合征的可能。医疗队员们已给幸存者进行补液,同时做好了防治挤压综合征的准备。

  刘海峰介绍,昨天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14周年的日子,每名队员都付出了最大努力。一名搜救队员在打通钢筋时被划出三厘米长、半厘米深的伤口,却丝毫不在意。医疗队员们迅速为队员清理伤口进行包扎,并紧急联系破伤风针。刘海峰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

  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龚棉通讯员程莹崔佳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