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社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 社会新闻

评论:难民潮考验的不仅是欧洲

时间:2015-09-08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9月2日,在土耳其海岸上发现了一个只有3岁的叙利亚儿童的尸体,他在前往欧洲的途中溺亡,这位名叫艾兰的小男孩的照片令世界动容。在小艾兰的背后是400多万叙利亚难民,如果IS在叙利亚进一步扩张,叙利亚难民的数量可能会攀升到800万,叙利亚已经超越阿富汗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难民来源国。与叙利亚只有一海之隔的欧洲成为难民逃亡的首选目的地,小艾兰的照片考问着欧洲以及全世界对普世人权的坚守。

  《世界人权宣言》第14条规定:“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叙利亚难民们希望能够进入德国、法国等欧洲经济发达国家,而不是被安置在难民营,在过去八个月中,有超过34万人进入欧洲,其中80%以上来自叙利亚。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呼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场愈演愈烈的难民潮,因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没有能力应付这场危机。欧盟外长就难民问题召开了非正式会议,德国提高了接收难民的数量,匈牙利开放边界,上万难民乘坐火车、大巴甚至徒步进入德国和奥地利。安置一名难民的成本大约在1.2万欧元左右,欧洲各国不得不提高相应的财政预算来保障难民的基本人权与生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人迪雅里克呼吁,在面对难民潮涌入时,应该报以这些人更多对人权和尊严的尊重,而欧洲显然可以做得更多。但是叙利亚的难民问题已经是国际性的难题,不仅欧洲单个国家难以应对,连欧盟都恐怕也无法完全接纳这些难民。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宣布,愿意接收更多来自叙利亚等战乱地区的难民,也愿意向联合国难民署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难民潮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深欧盟内部的分歧和裂痕。

  不能不说,欧洲被人道主义或者普世人权的理念“绑架”,尤其是小艾兰的照片,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芬兰总理宣布将自己的空闲房间腾挪出来提供给难民。在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一张照片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如何面对悲惨的难民,也是对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考验。富裕的海湾君主国几乎一个叙利亚难民都没有接收,被指责为“无耻”,这些产油国曾经积极干预叙利亚的内战,提供武器和财政支持,但对叙利亚的难民却视而不见。国际救援委员会主席戴维·米利班德呼吁美国在2016年年底安置6.5万叙利亚难民,但是美国并没有“认领”的计划。美国能够做的是向联合国难民署提供资金,向欧洲盟友传授反偷渡的技术。美国只接收了1541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远远低于澳大利亚。美国强调自己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那么在这场大规模的难民潮中又应该扮演怎样的“领导”角色呢?

  人权理念已经广为传播,但是保护人权的制度和机构还是比较软弱,联合国难民署更多地扮演了难民与接收国之间协调人的角色,向难民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难民是失去了主权保护的那一群人,他们的人权更难以保护。在社交媒体的时代,智能手机的终端为难民提供了一个接入世界的窗口,人类所具有的同情心为难民摆脱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令难民们欣慰的是,德国的民众以食品和衣物来迎接他们,这些难民对德国也充满了感恩。可以说,社交媒体为弱者提供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武器。当然,仅仅依靠社交媒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的社会动员,使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大国和强国参与到解决难民危机中来。难民危机的燃眉之急就是要给这些难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庇护,以及更加正规的迁移方式,过去半年多,已经有2500多人死于逃难的路上。而这波难民潮的根源在于叙利亚内战,IS这一极端组织的扩张进一步震碎了中东脆弱的政治秩序。虽然奥巴马要退出中东,但是难民潮则意味着中东还没有能力靠自己形成一套稳定的安全框架。美国的“孤立主义”只能让欧洲不断为中东的混乱买单,最终会让美欧之间的纽带经受考验。难民潮,不仅是一场人道与人权的灾难,也是国际政治的重大危机。这个危机,绝非欧洲可以独力承担,而是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与合作。(作者系国际关系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