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是鲁甸地震“七日祭”,又适逢农历的祭祀先人的“中元节”,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进行的“哀悼日”活动,令人深切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与人性的温暖。在幸福天使“博爱救护小队”数日的救援行动中,队员们亲历了一次次微小却足以震撼人心的感动,值得一生铭记与感动。
“灾难教会我感恩”
7日上午,一名姓李的男子独自驾驶摩托车来到中国红十字会设在龙头山镇的指挥所寻求帮助。他所在的龙井村水电中断,物资紧缺,数百名婴幼儿已断奶3天。然而龙井村坐落于平均海拔1900米的山上,原本崎岖的山路又被泥石流阻断,汽车根本无法抵达,只有摩托车能勉强通行。但只靠他的一辆摩托车运送物资是远远不够的,到哪里再去找摩托车呢?

就在这时,一位男子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者是来自云南彝良的小祖,他是三年前彝良地震的受灾者。当年,祖国和红十字对他们的关心和救助,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他的心间。他依然记得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队员在彝良地震灾区忙碌的身影,他说:“是灾难教会我感恩,是你们的爱教会我感恩。”此次鲁甸地震,他及时驾驶摩托车赶到龙头山镇,就是为了回报祖国、回报所有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

小祖立即开动摩托车,与中国红基会幸福天使基金管委会主任张旭东、李姓男子一起,携带20箱贝因美婴童食品,向龙井村进发!经过碎石阻隔、沟壑遍布、随时都有滑坡危险的山路,足足跋涉了3个小时,终于将食品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
重灾区里的生日烛光
在幸福天使“博爱救护小队”驻扎的地方,有一家受灾的老小同样经受着苦痛和孤独。这家的男主人叫杨家帮,上有老下有小,却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不断地为救护队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8月6日,这个日子是杨家帮心里的一个结,因为这一天是他岳母的七十大寿。8月3日的地震阻断了交通,也摧毁了一切。在缺米少粮的灾区里,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庆贺老人家的大寿似乎成了最大的奢求。
张旭东主任偶然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决定要为这位老人家“隆重”地贺寿!灾区的实际情况,让人无奈。张主任忽然想到正在镇上运送物资的救护队员,他立即联络告之“进山时,捎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来!”

于是,一个不算大的蛋糕,七支细细的蜡烛,一群满脸笑意的朋友,一位满心感动的老人,构成了灾区温暖的瞬间,也成就了一场绝对“隆重”的生日party。聚会上,张主任用中国邮政未来邮局赠送的“梦想未来信”,当做一份独特的寿礼赠送给杨氏一家。希望杨家人把对孩子美好的期盼写进未来信,寄给2020年。他们的信里,还会有一个铿锵的声音:“用梦想筑成我们新的家园”!
关爱危难中的母亲和孩子
在鲁甸抗震救灾前方现场,一个名为“幸福天使母婴救护点”的帐篷格外引人注目。过往的年轻妈妈都会抱着孩子走进去,稍作歇息、领取救助物资和接受医疗救护。

这个前方母婴救护点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幸福天使基金设立,以帮助灾区婴幼儿及其母亲的基本生活需要、食品供给和医疗需求。幸福天使基金是专注于0-6岁婴童的专项基金,始终坚持“以爱育爱”的基金宗旨。在鲁甸地震前方设立“幸福天使母婴救护点”,是幸福天使基金不忘自身使命,积极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不凡之举。虽然帐篷简陋、面积狭小、设备欠完备,但是当一位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宝宝,走进帐篷,感受来自红十字的关爱,暂时远离了那可怕的天灾和痛苦,进入了另一个温暖祥和的世界。
爱的感动,永不忘怀
还有很多值得感动和感恩。还记得灾区群众用摩托车发电为救护队员的手机充电,以使救护人员顺利联络救援工作;还记得为救援人员设立红十字震区指挥部的大嫂和全家;还记得无惧丧失爱女、心系更多婴儿帮助运输奶粉食品的李氏父母……
灾难已过去了9天,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指战员、国家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以及众多社会志愿者们仍不言放弃,还在努力搜寻着每一个可能的希望,无畏艰险,全力以赴地帮助受灾群众生活所需。而我们,也用最虔诚的心灵和最有力的行动,为逝者哀思,为生者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