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灾难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 灾难报道

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须“软硬兼备”

时间:2013-08-26来源:京华时报作者/本网编辑:黄英男

   雅安地震过去4个月,较灾难发生时,社会关注度已明显降低。然而,一场持久的救助行动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汶川、玉树地震后,公众的热情爆发于灾难发生之初,而让灾民真正能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灾后重建,仍然需要整个社会投入更多科学理性的关注和参与。
  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家园被毁,而在灾后重建中,从“硬件成果”上看,社会公众乐于并易于看到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新城,但另一个无法从表面上看到的“软件成果”则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伴随着本地及外部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志愿精神在重建中生根发芽,并成为蕴藏在新城市内部最有价值与持久力的精神名片。
  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一批批社会组织诞生于灾难中,并伴随着城市重建发展壮大,而灾区人民内在的修复情况与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今天汶川震后地区,不少当地社会组织正在提供残疾人心理辅导、身体康复、培训及就业服务,这些工作都难以依赖外来公益组织或志愿者实现;而在玉树,当地社会组织则在教育、牧民家庭经济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芦山地震发生后,英特尔基金会向中国扶贫基金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1000万元究竟是建几座新居民楼还是建几所新学校?8月19日,答案出炉,英特尔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公益同行·社区发展计划”,“i世界·社区发展创新基金”同时启动。
  其中“公益同行·社区发展计划”旨在从社区人才培养、社区发展支持、社区能力陪伴三个层面系统性地推动社区发展,而“i世界·社区发展创新基金”则专注社区创业扶持、本地社会组织的孵化、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减灾防灾、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搭建五个领域的工作。
  不难看出,相较于过去人们更习惯于将救灾款用于“硬件建设”的模式,如何从社会建设层面建设一个“新城”,正在成为社会爱心力量和专业公益组织共同注力的新领域。
  芦山地震发生后,14家公益组织率先组成了“420联合救援队”,第一时间向灾区及外部提供了及时救援和信息发布,这是灾区社会组织第一次以专业的集体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其在紧急救灾中起到的作用,也受到了业内和普通公众的赞叹。
  一个理想的社会不仅是居者有其屋,更深层次的幸福和稳定,来自于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程度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此可见,灾难虽然可怕,但一个更加坚强、和谐与幸福的新生活,也将诞生于拆毁后“软硬兼备”的理性重建。我们不仅要看到美丽的小区和宽敞明亮的校园,我们同样需要幸福的笑容和伤者重新注入力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