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灾难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 灾难报道

聚焦"马山模式":访里当乡农村小学 探营养餐

时间:2012-03-06来源:广西新闻网作者/本网编辑:邱璇 潘晓明 伍永

 

\
 
孩子长身体阶段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晓明 摄
 
\
 
专家、志愿者参观学生宿舍。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晓明 摄
 
  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之路困难重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广西“马山模式”是否可以复制,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吃上营养丰富的“免费午餐”?“马山模式”的“免费午餐”是否可再延伸到“免费早餐”、“免费晚餐”?2月20日-21日,全国多家媒体和营养专家、公益组织组成的志愿者和专家队伍,聚焦广西“马山模式”,探索农村学生营养解决之道。20日下午,该批志愿者和专家队伍分别来到马山县里当瑶族自治乡中心小学、太平村小学、龙那村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寻求解决之道。
  里当乡中心小学:2元晚餐学生吃得欢
  据学校的黄校长介绍,里当乡中心小学位于马山县东部最边远的大石山区,学校下辖3个教学点,设有1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361人,学生大部份是瑶族和壮族。每天有361人在学校吃营养午餐,217人在学校食宿(即在校学生用晚餐)。学校有一栋三层钢混结构食堂,为世界宣明会马山项目办援建。目前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2人,因为人员有限,所以教职工都是轮流到食堂参与后勤工作。
  学校早上提供有早餐,2元钱就可以吃一碗肉粉,也可以吃上包子。午餐的菜是免费提供,从周一到周五,都有鸡鸭鱼肉等供应,饭由学生带的米,学校统一蒸。晚餐学校也有提供,一般是一元一份菜,一元的米饭。
  下午5时,恰逢学校放学,学校的食堂也已开放。学生们三两成群地拿着饭盒到食堂吃饭。在学校食堂三楼,学生们排着队伍在打饭。面积约100平方米的食堂十分整洁。因为人多和座位有限,有不少学生拿着饭盒到宿舍吃。
  一名正在埋头吃饭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名叫樊奔,读五年级,他打的饭菜一共是2元,菜是青菜肉末和豆腐一起蒸的。樊奔说,他们在学校的晚餐基本上就这样,午餐就吃得比较好,免费的,最主要的,是有肉吃。问到他新年的愿望,他说,想吃肯德基。
\
 
晚饭时间,寄宿生在学校饭堂吃晚饭。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晓明 摄
 
\
 
专家与在校孩子亲切交流。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晓明 摄
 
  太平村小学:姐弟俩共吃一盒晚饭
  下午3时,车队到达马山县城后,沿着弯曲陡峭的山路再开约40多分钟,来到里当瑶族自治乡太平村太平小学。该学校是太平行政村唯一一所完全小学,下辖中江、内让、地汉三个教学点,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68人。 这个小学座落在一片小山凹里,校舍不错,整齐的水泥楼房,楼前台阶旁还有一些健身器材。
  学校的一位教师向记者表示,学生营养午餐所需的食物由学校老师统一到附近的市场购买,对于购买的食物,老师都把资料登记在册,严格把好质量关。每天一下课,老师们就轮流当起了厨师,为学生烹煮营养午餐。学校不少老师希望能找到专门烹煮午餐的工作人员,“这样可以让教师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的教学上。”
  老师领着我们先到三楼的男生宿舍,十几张床摆在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窗下放着两排小木箱。四年级的小男生潘福涛打开他的木箱,里边有一罐米,一包干菜,几个桔子,3个小瓶分别盛着油、盐、酱油。孩子们中午吃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晚饭得自己蒸米、做菜,小木箱里装着他们的粮食。二楼的女生宿舍也是差不多的情形,放眼望去,孩子们的小木箱装的都是清一色的米或玉米面,油盐、酱油,带的菜不是干菜就是黄豆,好一点的有一包红萝卜。
  晚饭时间,在一间简易开房间里,一条低矮的长桌边,潘福涛躲着大家远远地在一旁,蹲着捧一碗饭就黑糊糊的干菜吃。记者看着这个低头吃饭的小男孩,没来由两行泪顺着脸颊滑落,而他抬头看到记者这样,眼睛也立刻潮红。该校四年级的学生梁秀竹和幼前班的梁荣富是姐弟俩,两人站在饭桌边,拿勺共舀一盒饭吃,他们的菜是几片肉煮的一大碗汤。学校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这些肉是家里的老人过年时舍不得吃,特意给姐弟俩留的。而旁边的几位学生,晚餐的下饭菜就是些青菜叶或黄豆。
  在食堂外的活动场所,记者见到有四五名学生站着在聊天。记者问他们是否已经吃过晚餐时,他们的回答竟然是“中午吃得太多了,现在一点都不饿,也不想吃。”
  记者再跟他们细聊,了解到这几名学生竟然是因为星期一从家里带来的米不够维持一周每天两餐,如果今天吃了晚餐,就可能有一天无米可吃。而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里的多数孩子都是不吃早餐的。看到这一幕,千里迢迢从首都赶来的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的营养师徐君眼角泛起泪花,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她几次哽咽。
  龙那村小学:学生饭堂设施简陋
  创办于1936年9月的马山县里当乡龙那小学,位于里当东南部,现学校饭堂只请一位工友负责学校蒸饭事宜,教职工都是轮流下饭堂参与工作,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早餐,每日有141位学生在学校吃午餐,学生大都吃的是白饭,用盐送饭,极少数人有大豆、豆腐皮吃。现学校只有一间50平方米的食堂,主要分为学生蒸饭间、柴火存放间,学生只能在宿舍或者教室吃饭,学校希望能扩建学生饭堂,添加学生就餐设施。
  专家建言:更应关注农村学生营养早餐和晚餐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些孩子虽然在学校有营养午餐吃,但晚餐却是自带咸菜、菜干、黄豆蒸青菜等下饭。从当天的晚餐到第二天吃午餐,中间间隔了10多个小时,没有足够的营养和食物补充,对于孩子第二天的学习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广西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的陈绍萱教授认为,能否将孩子的膳食调整得再合理些,毕竟孩子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在保证营养午餐供应的前提下,希望能在早上为孩子们煮好一大锅粥作为早餐,让孩子们吃饱了再上早课。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的营养师徐君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关注这些孩子,不仅仅是营养午餐,贫困山区孩子的晚餐现状也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尽量的让学生吃饱吃好,孩子们才能安心学习。
  让学生在营养午餐中吃得饱,吃的好,马山县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做了不少的工作,通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帮助,马山县不少学校如今有了学生饭堂。马山县教育局的李翠春副局长告诉大家,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就餐设施不完善、煮饭工作人员不足等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政府和教育部门仍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