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你们愿意伸出了援助之手来救我们!我们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的!”
4月8日,当本报记者黄芸带着电视报,又一次来到医院的病房看望董庆善、董小辉兄妹的时候,妹妹董小辉拉着记者的手,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求你们救救我哥哥吧!”——一个无助女孩向社会发出的求援,这是4月1日,本报在第十期《慈善专刊》真情关注中特别刊发的一篇文章。文中,对于来自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榕马中央寨的董氏两兄妹,通过桂林市慈善事业会向社会发出公开求助的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并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对先后失去双亲,如今虽身在异乡,却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兄妹。
4月8日,本报第十一期《慈善专刊》中,再次对董氏兄妹接收爱心捐助的情况进行了追踪报道。
本报推出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我市各大媒体,以及众多知名网站也随之纷纷对此事展开报道。
4月10日,桂林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市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到医院看望董氏兄妹的消息。
4月13日,桂林晚报也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位六旬老人坚持为董氏兄妹送饭送菜的报道。
桂视国际网络、桂林生活网、广西新闻网、搜狐网、中国日报网等也在网上陆续发布了董氏兄妹俩的相关报道。
本报关于董氏兄妹的报道,同时也受到了我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普遍关注,众多爱心人士或纷纷致电本报了解董氏兄妹俩的情况,或自发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二科病房对董氏兄妹俩进行探望和捐助。
市政协、市慈善事业会、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多方筹集善款,以期为这来自异地他乡的董氏两兄妹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天发稿前,社会各界为帮助董氏两兄妹所捐助的款项已经达到14000多元,其中通过市慈善会爱心捐赠账户转至董庆善医院账户的善款就有6000多元。
短短的十数天过去了,在我市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董氏两兄妹的窘迫状况暂时得到了缓解,对董庆善的治疗也将得以继续,并有望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身在异乡的董庆善、董小辉兄妹,在一时之间,成为了我市各界爱心人士和众多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究竟又是什么力量,让这本已即将陷入绝望的兄妹俩,重新焕发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是董氏兄妹俩因家庭贫困而相继失去父母双亲的苦难遭遇,唤起了我们的片片爱心。
是哥哥庆善于艰难中却依然不忘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并用自己仍显稚嫩的双肩,为妹妹小辉背负起求知求学的重担,以求帮助妹妹用知识的力量,创造和改写自身苦难家庭命运的那种无私的默默奉献,令我们在一份凝重中,感受到的一份社会责任。
是妹妹小辉在市慈善会中发出的那声真情呼喊:“好心的叔叔,阿姨,求你们救救我哥哥吧……”,让我们在心灵深处所感受到的那份爱的震撼。
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真爱的感召和慈善力量的推动下,纷纷慷慨解囊,无私救助的善举,让身陷囫囵的兄妹俩于这份人间大爱和浓浓亲情之中感受到的慈善力量。
人间有爱、大爱无疆!以慈善的力量,为庆善和小辉撑起一片蓝天!
当庆善和小辉兄妹,在这慈善的力量和关爱中走出困境,终于踏上归乡之路的时候,当哥哥得以重新迈步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妹妹得以重返校园,在朗朗书声中,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渴望而再次起航的时候,回头远眺之间,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在那片美丽而遥远的异地他乡,在那洒满人间真爱的桂林,在那老人山下和桂湖之滨,有着如此厚重的一种力量和一份爱,在支撑着他们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