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组织|品牌|项目|人物|扶助|捐助|评论|专题|教育|乡村|环保|旅游|志愿者|招聘|微博|调查|导航|广告
biao公益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论观点 > 公益评论

慈善助力残障人士“站”起来

时间:2018-08-10来源:慈善公益报作者/本网编辑:pwoood
残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困苦,他们的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残障人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近年来,全国各地慈善会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展开各项助残活动,丰富活跃基层残障人士文化生活,愉悦残疾人身心健康,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融入社会,为残障人士提供物质关怀、心灵关怀、康复辅导等多项服务,不仅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助力他们彻底摆脱挫折感和自卑感,从而在精神上“站”起来。
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难,据统计,辽宁省大连市下肢残疾者约7万余人,很多肢残者因经济困难不能及时装配或更换假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为充分发挥慈善会为政府拾遗补阕的作用,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作用,8月8日上午,“健康扶贫中国行走进大连”暨“润·YAO行动”大连站慈善活动启动以及向“让肢残者站起来”救助项目捐赠仪式在久旱逢甘霖的大雨中进行。活动现场,华润大连澳德医药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注资大连市慈善总会“让肢残者站起来”救助项目,首次捐款10万元,专项帮助贫困家庭中的下肢残疾者重新站起来。据介绍,大连市慈善总会自2005年启动“让肢残者站起来”援助项目以来,在区市县慈善总会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投入善款近400万元,为620余名贫困下肢残疾者免费安装或更换了假肢,这些受助的残疾人朋友在安装假肢并经过专业培训后,不但能重新站起来,而且能够力所能及的参加工作或劳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家庭、回归社会。
在残疾人群体中,有很多重残群众因为不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导致家庭困难,慈善组织及社会各界为他们带去的资金支持及物质关怀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帮助重残群众更好地融入社会,让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同等关怀,也是各地慈善组织在助残活动中的重点。据记者了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慈善总会近日投入5万元慈善金资助由武进同心助残驿站承接的《立体帮扶重残群众》公益创投项目,很好地回应了该区重残群众迫切需求。据了解,该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是为区内首批20名重残人员提供每月两次的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康复辅导,为残疾群众集中服务14次。同时,开展物质关怀、心灵关怀、增值关怀服务,并成立受助对象互助队,开展邻里守望互助等。武进同心助残驿站理事长陈凯表示,对于这些重残群众,驿站将从护理师、康复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志愿者队伍中选出部分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小组,根据走访情况形成的方案,每月上门服务2次。同时,针对大部分家庭护理照料水平有限的实际,予以培训和一对一指导,切实提升重残群众的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医治水平,给予重残群众更多的尊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地方将公益慈善与“互联网+”结合,打造“数字慈善”,在慈善助残活动中出一份力。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广州市慈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小水滴行动”助残公益平台日前正式上线,该平台的上线是全国互联网慈善助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小水滴行动”助残公益平台根据残障人士实际需求,设置了“生日蛋糕万人认领”“残障人士就业援助”“关爱教育”“手工艺品善城”“闲置物品捐赠”及“无障碍爱心地图”六大模块,并将“小水滴行动”植入到微信公众号中。该助残公益平台将以“数字慈善”的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慈善的渠道,为爱心人士寻找适合自己行善方式提供便利。